Quantcast
Channel: 新浪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

[组图] 鲸海。

$
0
0



“即使从历史上中俄不平等条约来看,我们也未丧失对日本海的出海权”

 

鲸海——现在的日本海。韩国、朝鲜称为“东海”。


  它是太平洋西部的边缘海,位于日本群岛、朝鲜半岛、俄罗斯远东海岸之间,面积约为100万平方公里。历史上,中国曾是日本海沿岸国,我国曾称之为“东海”、“鯨川之海”等。


  早在汉武帝时期,中国东北部的疆域边界西自贝加尔湖,东至鄂霍次克海、白令海峡西岸、库页岛以北地区。唐朝时期,中国在这一地区设置安东都护府,其辖区北起黑龙江流域及鄂霍次克海,南抵渤海及西朝鲜湾,东至朝鲜半岛北部的广大地区。


  唐开元年间,在安东都护府辖境以北又设置了渤海都督府,在渤海都督府以北再置黑水都督府。这样,从北部的鞑靼海峡到朝鲜湾,大片的沿海地区都成为唐朝所管辖的区域。元朝时海疆辽阔,其海岸线东北起自鄂霍次克海,西南至北部湾而不间断,濒临鄂霍次克海、日本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诸岛海域。


  元朝设立辽阳行省管理东北地区,其下设的开元路辖地“南镇长白之山,北侵鯨川之海”,这个鯨川之海就是今天的日本海。水达达路的辖地在松花江、黑龙江下游,乌苏里江流域直至滨海一带。元朝还专门在黑龙江下游的奴儿干设立了征东招讨司(又称征东元帅府),镇辖黑龙江直达海口的广大地区和库页岛。


  明代海疆区划大体沿袭元代,在东北地区设置都司(都指挥使司的简称)。明永乐七年(1409年)在元朝征东元帅府的旧地设置了奴儿干都司,治所在黑龙江下游、距海口150公里的特林(今俄罗斯境内),辖地北至外兴安岭,南达图们江上游,东至日本海、库页岛,西至兀良哈的区域,其境内卫、所数量最多时达到384卫、24所。


  清朝在入关之前已统一了东北地区,范围自鄂霍次克海至贝加尔湖。清朝统一全国后,设立奉天将军、吉林将军和黑龙江将军守卫管理东北地区。


  沙俄原是一个欧洲国家,与我国并不接壤。从16世纪80年代开始,沙俄越过乌拉尔山向东扩张,在不到60年的时间里,侵占了广大的西伯利亚,势力达到了太平洋西岸,并开始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


  1644年清军入关后,沙俄利用清军无暇北顾之机在尼布楚河与石勒喀河合流处建立了雅克萨城与尼布楚城。1682年,康熙皇帝亲自出巡东北,视察防务,组织反击沙俄入侵的战争。经过两次雅克萨之战,1689年中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条约规定中俄以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为界,再由格尔必齐河源顺外兴安岭往东至海,岭南属中国,岭北属俄国。


  这就是说,清朝将外兴安岭以北的领土及鄂霍次克海割给了沙俄,至此,沙俄“合法”地占有了整个西伯利亚。而外兴安岭以南、包括库页岛及日本海沿岸的大片土地属中国。


  黑龙江是中国的内河。历史进入19世纪后,大清王朝闭关锁国,国势大为衰落。特别是清朝在进入中原、统一天下后,竟愚蠢地以守护龙兴之地为由,将整个东北地区封锁,禁止汉人移民,以至东北广大地区人烟稀少,只生活着一些原始的少数民族部落。并且清政府在东北实行“虚边政策”,驻军人数少、械劣、饷缺,对东北有多大、边界情况如何一无所知,更少有人迹到达黑龙江口和库页岛。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用炮舰轰开了国门。1847年,沙皇尼古拉一世任命穆拉维约夫为东西伯利亚总督,开始以强力推进侵占中国黑龙江流域的计划。1849年起俄军多次侵入中国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并设立哨所。1853年俄军侵占库页岛。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沙俄趁火打劫。


  1858年5月28日,沙俄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以武力威胁和外交讹诈为手段,胁迫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中俄《瑷珲条约》。通过该条约,沙俄割占了我国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使黑龙江从一条内河变成了中俄之间的一条界河,并将乌苏里江以东至海、包括海参崴在内的40万平方公里土地划为“中俄共管”。


  《瑷珲条约》签订以后,清政府并没有承认,并且将奕山革职留任,以后又革去御前大臣,调回北京。 1860年7月,沙俄军舰悍然占领海参崴,将该地改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意为“控制东方”),实现了对乌苏里江以东的实际占领。


  同年8月英法等八国联军占领天津,9月咸丰皇帝逃离北京至热河,10月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沙俄借机“调停”,并以“调停有功”的名义,加以武力威胁,迫使清政府于11月14日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又名《中俄北京续增条约》),不仅强迫清政府承认《瑷珲条约》有效,还把该条约中关于乌苏里江以东至海包括海参崴在内的40万平方公里的 “中俄共管”之地“划归”俄国!


  从此,中国沿日本海地区的所有领土都全部丧失了,仅余从图们江进出日本海的权利

 

 

出海权的暂时中断
19世纪中叶,帝国主义的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沙皇俄国通过1858年《爱珲条约》割占了中国东北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之后,1860年又利用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城下、
火烧圆明园之机,借口“调停有功”,加以武力威胁,不出一枪一卒,迫使清廷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把黑龙江口至图们江口大约40万平方公里的沿海地区划归俄国,从而使中国失去了日本海的出海口。图们江在沙俄的铁蹄下在哭泣……
沙俄在霸占了中国日本海沿岸的土地后继续
蚕食中国领土。清朝爱国官员吴大澄,为了收复国土,报着“一寸领土尽寸心”的心情,在1886年中俄第二次堪界时,不惧俄方威胁,“俄方带兵几名,我亦带兵几名”,并亲自查堪,撰写条文,据理力争,迫使俄方退出一些非法强占的地区,将“土”字界碑向图们江出海口方向前移16华里,距海30华里。吴大澄当时就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意义,从谈判开始就提出中国从图们江出海权力的要求,终于为后人争得了十分宝贵的出海权。这次堪界签订的《中俄珲春东界约》中规定:“由‘土’字界牌至图们江口三十里与朝鲜连界之江面海口,中国有船只出入,应与
俄国商议,不得拦阻。”
条约签订后,中国沿江的各族人民利用此出
海航行权,“跑崴子”(指到海参崴和摩阔崴--今俄罗斯称波塞图港,进行贸易),出海捕鱼、晒盐、经商,还曾开辟了由珲春到日本海沿岸各国的航线,广泛开展了对俄(苏)、对日、对朝贸易,沟通了往来联系,进行繁忙的海上经济活动。
清末民初,这里再度成为东北亚的一个繁华贸易重镇,早在1906年清政府就定珲春为开放地区,1907年辟为
商埠,1909年又设立海关总管,统管东部边境海关事宜。据宣统年间珲春官方档案记载:“查入埠之大宗货物则有花其布、黑瞎布、洋布、洋毡、锥夹、手巾胰子、洋火火油、碱、洋蜡、洋糖、洋灯等物,均由俄界海参崴运来,分销延吉敦化等处。每年约价188万余吊。收捐钱2万余吊。查出埠大宗货物,则有豆饼豆油、另当麦、小米、山鸡、山鹿、山狍等项,均系本埠出产,运往俄界严杵河、海参崴一带,每年约价39万吊。收税1。3万吊。”


民国初年的珲春资料还记载,珲春县城有码头、海运公司,并开辟内河--近海国际航线,
火轮常由图们江出海,往来于日本海沿岸的元山、釜山、新泻、长崎等港,并远达上海。珲春码头出入各种船只,1929年为1500艘,25000总吨;1931年为1383艘,25总吨。可见当时中俄之间边境贸易的历史悠久和繁荣局面。这些通道直到1938年日俄爆发张鼓峰战役、日本战败封锁了图们江口,中国才被迫停止出海航行贸易。1886年至1938年,中国共行使出海航行权52年。

 





曾经属于我们中国人的波光粼粼的大海







点开大图,可以看到海上的船



由俄国开往北韩的列车




 

中国应利用金正日之死获得日本海出海口

http://blog.city.ifeng.com/article/15738391.html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

Trending Articles